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榆林关发现“六十老,不管家”的活人墓

    孙建永     2018-07-09 16:23:11     浏览:12    回复:1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孙建永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榆林关发现“六十老,不管家”的活人墓 - 冀公 孙建永 - 冀公 孙建永的博客

     

    榆林关发现“六十老,不管家”的活人墓


            在民间,一直流传“六十老,不管家”的传说。
           很古很古的时候,人们生活环境恶劣,活口重,更谈不上医疗条件,寿命普遍低,偶尔也有活到六十岁的老人。
            不知当年官府有规定,还是老人为了繁衍后代,不忍心浪费稀缺的口粮俗定而成,到了六十岁就要活埋。孝敬的儿女开始到地里坟墓送些水饭,次数越来越少,最后饿死在墓里。没良心的儿女把老人往坟墓一扔一埋了事。查阅大量历史资料,从未见过这样的记载。
            上世纪七十年代,由民兵连长段贵成带领榆林关村民搞大农田,在二级梁古坟洼的地里(现在是孙永何的地)挖出几个砖煊古墓,墓里只有一人,其中一个在墓的圪角有一堆尸骨,另一个在墓的门口有一堆尸骨,很明显是坐着死去的。当时没有考古意识,也没有考古知识,不知是男是女。只出土一块大方砖,上面用朱砂写着“榆林堡”三个红色大字,有人拿回村里,在大街上放了好长时间。
           根据情况分析,这应该是“活埋”人的有力证据,只是年代无法可考。
           当年参加发掘古墓的村民大部分建在,具体位置应该还记得。
           现在发掘出来,可让阳原考古所配合,也许能鉴定出具体年代。一可打造一个旅游景点,二可填补中国历史记载的空白。

            在阳原县马圈堡乡榆林关村北,有一很高大的大土疙瘩,大疙瘩根部有个人工大洞,村里人们叫——后洞窑。土疙瘩由于多年雨水冲刷与风化,现在已经变的不太大了。

            老人们留下传说,“先有后洞窑,后有榆林关”,榆林关人一辈又一辈的下洞观光。我们小的时候,大人告诫说洞里有坍塌的危险,千万不要再下去,所以我们这一代以及后代的人们再也没有下去过。

           据先人们讲,从洞口往里有五尺多宽,一丈多深,然后变成一丈多深的竖洞,竖洞两面各有一排小窝,脚蹬小窝下去后又变成横洞,里面很宽敞,有一个像土炕一样的平台,躺下可以睡五、六个人,平台下有不少灰烬与木炭。

          平台的侧面有一个五尺左右的洞,洞里面又有一竖洞,沿着洞下去,里面又是一个宽敞的空间,也有土炕一样的平台。平台侧面也有横洞,有竖洞,上面坍塌的大土块压在竖洞口上,无法下去,究竟共有多少层 ?不得而知。疙瘩的西面沟下半崖上有一个大洞,现在无法上的去,不知是否与上面的古洞相连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据老人们讲,从洞里拿出过几块带薄刃的光滑石头,当年当然不懂这就是新石器,更把旧石器当作普通石头。90年代我在榆林关的西梁上找到一些新石器,穆家窑的宋存瑞也在榆林关的西北梁上捡到一些,不知是否为洞中出土。我捡的现在展览在阳原县“泥河湾博物馆”。

          根据情况分析,榆林关比泥河湾海拔高几百米,泥河湾还是一片汪洋大湖的时候,第一批“泥河湾人”——榆林关人从山林走出,来到这里,由于气候恶劣,狼虫虎豹遍地,他们挖穴而居是完全有可能的。如果与沟下大洞相连,形成自然空调,更进一步体现了原始人的高超智慧。

        榆林关发展旅游大有优势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孙建永2018-07-19

    泥河湾人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